流程思维——数智时代的链接与协同共赢 企业优化管理和持续创新的必修课

 观点文章     |      2023-02-10 13:08

 《流程思维》
数智时代的链接与协同共赢企业优化管理和持续创新的必修课
葛新红 王玉荣 著   


作者简介:
葛新红  女士
AMT研究院院长、西利企源产教融合公司CEO、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专家委员、上海市供应链发展促进会执行秘书长。
长期致力于企业转型升级与管理变革的研究与咨询实践,在产业互联网、流程管理、知识管理与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累计出版了6本书籍;带领西利企源团队持续开展产教融合创新,并推动产业数字化人才供应链的打造。
 
王玉荣  女士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兼产业互联网专委会主任、AMT共同创始人。
长期致力于企业与政府的转型升级与区域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与落地实践,在中国较早开展流程管理、产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累计出版10本书籍,获得由国际管理学会颁发的“中国卓越管理专家”称号,被上海市发改委、无锡市政府、蓬莱市政府、西安高新区等聘为政府智库专家与产业顾问。


前言 流程思维是理解商业逻辑和建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基础

想写这本书,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
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我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变革与管理咨询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并深度参与过华为、宝钢、青岛啤酒等众多知名企业的流程变革历程。在担任AMT研究院院长期间,曾持续开展各行业企业管理提升与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案例研究,并一共出版了六本书藉,包括《流程管理第五版》和《流程革命2.0》两本讲流程的书,还包括知识管理、用数据决策、会议管理和产业互联网等几本书。虽然书名各异,但核心都是围绕着流程的主线,进一步探讨流程上的知识、数据、会议和决策的管理;而产业互联网,则探讨基于互联网新技术如何从企业内部的端到端流程到全产业链价值链的流程再造。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流程管理是一个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流程管理不仅是一套管理工具,更是融合多种管理理念的一套思维模式,不管对于个人,还是组织,都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能力。
依托于AMT研究院,我们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研-宣-训”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即将AMT研究院的研发成果和知识产品,进一步转化为企业对外的品牌传播,对内的人才培训,开展持续的顾问人才梯队的培养。作为咨询顾问,经常有客户好奇的问:“你们对我们企业不了解,怎么能够在短短几周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我们的运作模式和问题,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咨询顾问在面对一个新的行业、新的客户的时候,如何能够快速的建立对企业业务运作的全景认知,并识别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其背后最重要的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流程思维模式。流程思维是理解商业逻辑和建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基础,那么能不能将这些顾问培养的方法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更多赋能企业管理者以及未来的管理者(商科类学生)?
2020年,我开始全面负责AMT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合作成立的西利企源产教融合公司,希望通过产教融合,将AMT为数千家行业领先企业咨询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行业洞察,更好地和产业人才教育培训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VUCA时代、适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VUCA时代,从企业的人才需求侧来看,通过流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团队协作和应变能力,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要素;如何及时的识别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推进管理和业务的持续迭代优化,也成为管理者的必备技能;因此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流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而从人才供给侧来看,教育的本质不再是知识的宣贯,更重要的是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因此,在与各高校经管学院/商学院老师的沟通过程中,我们不断形成共识,流程思维和流程管理应该作为商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流程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对各类行业、企业和组织商业运作逻辑的理解,形成系统观和全局观;并通过掌握流程优化的方法工具,建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基于以上背景和初心,本书在不断思考酝酿中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思维认知到方法工具的以下三大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什么是流程思维
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流程管理背后的重要思维模式。
首先是构建具体流程的基础思维,包括1)从目标出发,以终为始识别客户和价值,树立正确的流程目标;2)协同:只要有多人协作就需要流程管理,以流程实现目标导向的过程高效协同;3)结构化:厘清业务活动的逻辑关系,形成过程的管理闭环。
其次从企业整体管理架构的视角介绍了不要孤立的去思考流程,而需要通过系统集成的思维打造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包括:4)系统:从对战略-组织-流程-IT的企业整体管理架构解读,建立企业运营的全局观;并通过各业务领域的流程衔接,形成环环相扣的企业运营全景图;5)融合:将各种管理要求融合到流程上,实现一体化集成管理;6)流程与数据的集成,基于流程的数据采集与基于数据的流程创新。
最后从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变化和延伸发展角度介绍了:7)连接:通过互联网实现流程边界的打破、端到端的延伸,从企业级端到端流程到产业级流程价值链的打通与数字化升级;8)开放:打造与客户充分互动的流程,实现交互式创新与共创;9)迭代:通过例外管理例行化与动态演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积累与创新发展。
第二部分:通过流程思维认知企业商业逻辑。
在流程思维基础上,本部分先从企业整体角度,介绍如何通过流程架构快速建立起对企业商业逻辑的整体认知;并了解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流程架构模型和运营管理的差异,以及企业战略要求和管理思想如何通过流程层层落地;接下来从典型的业务领域(产品研发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展开,介绍具体的管理框架和管理问题优化思路,以及在数字化转型下的新趋势和新模式,帮助读者建立企业管理的基本框架。
第三部分:通过流程思维建立解决问题能力。
在建立流程思维和管理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如何通过流程优化的具体方法和工具,形成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首先介绍了如何通过流程发现与准确定义问题;其次通过流程优化方法和工具去解决问题,包括1)通过流程分类差异化管理,避免一刀切;2)通过从客户价值创造的目标出发,识别增值/不增值环节,并进行简化和优化;3)通过串行改并行提升效率;4)通过流程时钟,实现多条线业务的整体协同;5)通过合并同类项,以共享模式实现集约化降本增效;6)从事中/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实现管理前置;7)以强规则、短流程,实现管控和效率之间的平衡;8)通过流程管道、知识活水,实现岗位专业能力提升,形成可赋能的组织平台;最后,通过变革管理方法和变革实践经验总结,推动变革优化方案的落地执行,形成从问题发现—优化方案—落地执行的闭环管理,让改变发生。
 
本书适合谁看?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结合数智时代的新技术发展和商业逻辑演变,提炼流程管理理论背后的思维模式,并辅以大量的实践案例,以通过系统理论+实践指南,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未来管理者打造岗位胜任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因此,本书的读者目标群体首先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尤其是刚进入管理岗位的人员,或者岗位的胜任状况比较差,天天忙于救火式的管理,如一些从技术岗转管理岗的人员。其次是在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变革相关工作的人员,以更好的掌握如何将流程思维应用于数字化创新,为数字化转型建立良好的流程架构和数据架构支撑。再次是商科/经管类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BA学生等,通过本书的学习,建立对商业逻辑的认知和基础管理素养,为未来从事相关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希望对从事相关商科教学工作的老师提供参考。最后,流程思维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针对个人,还是政府或者相关公益性组织,也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对于个人而言,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用到流程思维,通过流程思维可帮助个人实现“有序、高效”,从而提升成就感;而对于政府或公益性组织等,加强客户导向服务意识、提升系统协同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也都会有帮助。因此,我们建议这几类读者也选择性学习。
 
这本书的出版,我要特别感谢在我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我重要方向指导的三位人生导师。第一位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田军教授,通过研究生阶段进入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以及开展流程管理和知识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帮助我从一名计算机程序员逐步建立起商业和管理的思维逻辑,为后续从事相关管理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位要感谢AMT的共同创始人王玉荣女士。AMT作为中国领先的“管理+IT”专业服务公司,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流程理念研究和咨询实践的机构之一。王玉荣女士作为流程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我在AMT的导师,给了我很多的专业指导和启迪,这本书也是我们一起完成的第五本著作。第三位感谢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受席校长和谐管理理念的启发,以及参与西浦融合式教育探索的过程,尤其受西浦倡导的“新时代的教育,就是点亮学生眼中的光”的新教育理念感召,使我决心投入到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与探索,也有了这本书的创作初衷。
最后,感谢欧冶云商、上药控股、海尔数科、震坤行等行业领先企业,在调研交流中分享他们基于数据化的流程创新方面的前沿实践;感谢AMT的各位同事:黄培、金国华、程鹏、陈鹏飞、齐涛、祁德君、李彤、高云岭、杨鼎、李铮、王笃志等,结合咨询实践对本书的内容给与很多智慧输入,本书中也收纳了部分他们在实践中的经典案例;感谢在AMT研究院和西利企源工作的高冬冬、周兰珍、徐增艳、刘雨欣等同事,在书稿形成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多的帮助。
谨以此书,与读者共勉,期待您在阅读本书后,能将流程思维和方法更好地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实践,实现有序、高效,提升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也欢迎新老读者朋友通过Rose.Ge@amt.com.cn,告知作者您的心得与建议。
 
葛新红2022年5月写于上海

目录


前言 流程思维是理解商业逻辑和建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基础
第一部分:什么是流程思维
1.       目标,以终为始识别客户价值
2.       协同,以流程实现过程高效协同
3.       结构化,厘清业务逻辑,形成管理闭环
4.       系统,企业运营的全局观与系统观
5.       融合,基于流程的管理体系集成
6.       数据,流程与数据的互促优化
7.       连接,边界打破与端到端延伸
8.       开放,与客户的交互式创新与共创
9.       迭代,例外管理例行化与动态演化
第二部分:通过流程思维认知企业商业逻辑
1.       建立对企业整体商业逻辑的认知
2.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流程架构模型
3.       通过流程体系自顶向下理解企业管理
4.       流程思维理解产品研发管理
5.       流程思维理解营销管理
6.       流程思维理解供应链管理
7.       流程思维理解采购管理
8.       流程思维理解服务管理
第三部分:通过流程思维建立问题解决能力
1.       通过流程发现和定义问题
2.       流程分类:从一刀切到精细化
3.       流程简化优化:核心是增值
4.       串行改并行:提升效率
5.       流程时钟:多条线的整体协同
6.       合并同类项:通过共享实现集约化
7.       管理前置:从事中/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8.       强规则短流程:管控与效率的平衡
9.       流程管道、知识活水
10.     变革推动:从方案到执行力
 

后记:

这本书的完稿,正值上海市疫情封控期间。随着疫情封控措施对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巨大冲击,同时国际国内黑天鹅事件频发,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感同身受。我们该如何来应对越来越VUCA的时代?建立流程思维和打造基于数字化的流程管理能力无疑越来越重要。
1.         对客户:基于数字化的流程更紧密的连接客户、贴近客户和洞察客户,并打造敏捷柔性的价值链,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同时,通过更广泛的端到端流程优化,去除冗余不增值,提升共享集约化,帮助客户实现极大地降本增效,这样才能保证组织在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得以生存发展。
2.         对伙伴:不管是对于企业内部的上下游部门,还是对于外部的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应对变化需要越来越多的紧密协同,需要去掉“部门壁垒、职能分割、竞争博弈”,从整个链条的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协同共赢的理念越来越重要,需要发展更多的产业生态联盟和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3.         对股东:如何实现企业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安全和风险管理被越来越多的提上战略议程。企业战略布局和价值链构建需要更多地考虑业务组合互补、客户场景延展、供应链的容灾备份等,并对应各类危机、风险管理流程的建设,以在危机来临前做好准备。
4.         对员工:管理者需要不断强化赋能的思想,而不是管控的思想。需要不断通过流程和标准化打造组织的核心能力,从而让组织成为一个“有能力”赋能的平台,以更好地支持员工的价值创造。
数字化时代,流程的呈现在很多场景下已不再是具体的管理文件和流程图,而是和数字化的工具平台融为一体,并更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思维和协同方式。掌握流程思维,一方面帮助我们建立起系统观和全局观,包括从整体上对于企业/产业价值链的理解,对各部分关联依赖关系的识别,通过运营全景图协同多方目标,实现整体最优,避免“按下葫芦起了瓢”;另一方面,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标导向,深入业务场景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并融合各类管理要求,形成基于流程的一体化的行动指南,将帮助组织打造高效行动力;而数字化的发展,将使流程“如虎添翼”,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数字化对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的优化甚至重构。本书虽然介绍了部分基于数字化的流程创新,但仅只是冰山一角,相信未来将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希望后续和各位读者朋友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交流。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每天足不出户、伏案写书期间给予我最大的包容和支持,使我不用为了每天抢菜和柴米油盐烦恼,而得以静下心来系统的梳理和思考。希望这本书的出版也能够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葛新红 2022年5月4日完成于上海
 
推荐序:生态管理时代的流程思维
组织的基本要素是流程、关系和角色,其中流程是价值创造的根本,关系和角色是流程得以实现的保证。尽管在UACCS[1](不确定、模糊、复杂、易变、稀缺)时代,三者越来越易变和柔性,催生了网络组织和生态管理[2]的流行,但确保流程对准客户需求且有效实现,依然是组织价值创造的基础。
一、流程是一切管理的基石
15年前,在《管理学家》杂志上,我曾与中航集团副总裁张新国先生有一篇深度对话,提出“流程是一切管理的基石”。相对稳定和简单的环境下,绝大部分组织领导者,都容易清晰地勾勒出其组织体系,也相对容易通过流程实现组织价值创造。但随着环境日益UACCS,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在不断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经过持续拓展、迭代和升级,组织的边界日益模糊,运行中充满流程创新、关系柔性、角色多维,因而组织日益立体网络化,管理趋向生态化,再清晰规划和设计组织价值创造流程面临困难,甚至“组织里究竟是什么在创造价值”这个根本问题也似乎越来越不清楚。因此,可能出现大家都在忙活,却可能是冗余的,只制造成本,而并未创造价值。那么,在数智时代,如何在网络中识别关键流程并围绕之系统筹划价值网络,以防止缺乏价值创造的组织虚假“繁荣”,已成为当代管理的重要挑战。
尽管组织形态在不断演变,演化思维和生态思维持续升级,把握流程和驾驭价值网络日益困难,但面对客户价值目标的根本未变,以流程支撑这个目标的实现仍是管理的基石,只是我们需要利用数智时代的技术和逻辑,恰当地运用流程思维,持续创新和升级管理,这本书就是一个尝试。
二、从流程管理到流程思维的创新
随着流程管理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和演进,很多组织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流程的逻辑、步骤、活动上,强调过程的刚性和管控,从而导致了组织的僵化,甚至使流程成为了官僚的代名词,从而失去了对流程本质思想的理解。
我很高兴地看到,葛新红和王玉荣女士,在其《流程思维》的新著中,能追本溯源,从流程管理的核心思想出发,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基于流程本质的思考,提炼出了一种流程思维方式。具体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客户价值为目标导向的过程协同
UACCS环境要求组织更具有柔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但传统的流程观过多关注活动,导致在设计新的流程时,重视内部的审批和管控,而不能实现快速的协同响应。要跑赢数智时代,一定要以客户价值创造为主线,以终为始地将活动的价值链连接起来,所有人都对结果负责,也都关注结果,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过程中所有冗余的不增值环节,实现端到端全链条的最优化。换句话说,一切都瞄准为客户创造价值应成为一种习惯或思维模式。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如何实现流程思维与演化思维和生态思维间的自洽与融合?
2、     流程管理的系统观和全局观
流程管理虽关注的是流程,但强调的是系统,是流程与战略、组织、绩效、IT等管理体系之间的适配和一致性。围绕企业使命,把各项业务活动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流程实现管理体系的融合和集成,进而形成一体化的行动指南,方可消除从战略到执行的鸿沟,提升组织的执行力。书中提到的“流程运营全景图”让人印象深刻,如同一张作战地图,可以清楚地了解组织的整体作战系统,以及各系统之间的关联影响,让企业中的每个部门/岗位,都可以找到自己在整体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定位和归属,以避免舍本求末、为管理而管理。需要深思的是,当企业不断接入产业系统,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创新性和敏捷性日增,构建“流程运营全景图”时如何考虑流程的柔性和涌现性?
3、互联网时代的连接与开放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带来的连接革命,组织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作者没有局限于单一组织内部的流程优化,而是从更广泛的端到端视角,提出从企业价值链到整个产业链生态的价值创造优化。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更快速的感知、更高效的连接、更敏捷的响应”;通过连接进行价值链端到端的延伸,实现“端到端的边界越宽,整个链条能够带来的优化空间也就越大”的预设;通过打破组织边界,与客户和生态伙伴建立更多交互的流程,实现开放式创新……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时代流程思维的新变化,也会问及在动态连接的过程中,“流程运营全景图”如何及时扩展和升级?
4、流程上的知识创新与迭代演化
管理疲劳和惰性屡见不鲜,从而导致流程僵化或固化现象,如何避免因此阻碍组织创新发展?作者提出流程与知识创新的融合,通过减少流程上的刚性管控节点,增加更多的知识管理活动,从而在流程的节点活动上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流程上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复用,使组织成为一个知识可持续积累和不断赋能的平台;再次,作者还提出在流程创新中的规划与迭代演化,这也是我们和谐管理理论[3]所追求的,即围绕和谐主题,利用优化设计的谐则与能动致变的和则互动耦合,提升组织的整体性、应变性以及对不确定的应对。但不可否认,这种设计优化与相机应变双重机理的耦合极具挑战性,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如何实现流程思维与演化和生态思维的智慧耦合?
三、流程思维助力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4]曾罗列未来需要的一些能力,比较重要的有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他人一道协同工作的能力、活动的沟通与管理能力、技术的使用与发展能力、核心文化能力等。虽然这些能力会随社会发展演变,如网络化和数字化社会将导致学习的行为和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知识获取日益便捷廉价的今天,传授知识以消除无知已不再是大学的主要任务,如何帮助人们正确选择和运用知识有效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更为关键。从教育上看,以兴趣驱动(Interest-driven)、研究导向(Research-led)的基于项目(Project)、问题(Problem)和产品(Product)的教育无疑有助于这些能力的有效提升,而流程思维可以是这些教育技术的具体抓手。
另外,作为未来教育的探索者和引领者,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于2016年提出了“融合式教育”(Syntegrative Education,简称SE)[5],即在进一步加强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将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管理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精英人才。AMT企源作为西浦融合式教育的创始伙伴之一,与西浦共建了“产金融合学院”,并成立了西利企源产教融合公司,将大量产业的前沿实践引入到学校,与此同时还帮学生走进企业实践,全面推动融合式教育的实践创新。作者基于多年的企业咨询实践和流程领域的深入研究,打造了《流程思维与流程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大一的流程思维课程,帮助学生搭建企业商业逻辑的认知框架;再通过大二深入企业的课题实践,帮学生梳理行业(企业)价值链构成,从而具备结合实际场景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包含了作者在AMT企源多年管理咨询实践中对企业管理变革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洞察和理解,对顾问式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长期训练,以及参与西浦融合式教育的实践心得。其特色有二:一是源于多个领域的实践积累,形成的融合创新成果,不仅适合企业管理者,也适合商科领域的学生和老师阅读;二是源于实践,反哺实践,针对每一个理论方法和实践工具,都通过具体的场景和案例进一步阐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易于操作和学以致用。总之,本书为流程思维的掌握和践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席酉民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西交利物浦大学和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推荐语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不可避免地形成职能条块分割,出现竖井式管理现象。当外部环境的动态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客户需求的越来越个性化,组织机构如何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更是成为面临挑战。而流程思维为打破组织壁垒,实现高效协同运作指明了方向。
本书结合VUCA时代的特点,揭示了如何以客户价值创造为主线,将各个割裂的节点连接和打通,实现端到端全链条的协同运作;并从全局观和系统观、互联网时代的连接与开放创新生态打造等方面,结合大量实践场景,为我们描绘了基于数字化的流程创新。 
在走访调研大量企业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企业都在致力于强化流程化的改造,通过优化流程持续推进组织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核心能力的积累,以实现组织的可复制和可持续发展。流程思维,也适合于政府及公益性组织,通过逐步导入加强客户导向服务意识,从而有效提升系统协同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郑惠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原同济大学副校长
 
流程是打通组织单元、连接关键干系人和业务模块的最有效的组织方式,以目标为导向,有效地把组织、人、技术、业务、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跨空间、跨时间、跨组织结构的协同工作,并为企业管理问题解决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树立流程意识,建立流程思维,理解流程运作,加强流程管理,不仅能够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路径,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本书的作者是在企业管理咨询和教育领域辛勤深耕的奋斗者,本书的内容既是作者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的总结和凝练,也是经历长期思考后的感悟和心语。对于商学和管理学专业领域的实践者和学者,不管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纵横捭阖的老将,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启迪。
      ——田军: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在当前的VUCA时代,商业组织需要敏捷反应、多方合作、动态优化,其管理运营和商业生态愈加复杂,而流程思维能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中理清头绪,千变万化中把握逻辑。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流程思维的模式特征和应用方法,特别是融入了系统集成和开放互联的思维模式,有助于读者利用流程思维理解企业的整体商业逻辑和业务管理架构,通过流程优化的方法工具来分析与解决企业管理问题。
——张成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我们正处在最近几十年来最为动荡的商务环境当中,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是由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高速发展所组成的,绝大部分的因素是企业难以控制的,会使企业的决策和运营碰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企业能够适时应变,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学会保持定力和科学的思维逻辑结构,做到处惊不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资深的管理研究者,基于多年的知识积累出版了这本流程思维的书与大家分享交流,是一件非常及时和有益的事。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发展和变化是形势之必然,但如何在千变万化当中找到商业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还是有其规律性的。这本书就是试图发现在变化当中思考问题的逻辑规律,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两位女作者以女性所擅长的细致和认真,把相关的概念梳理的非常清晰,同时整本书的体系也非常完整,文笔清新,易于理解,并且把理论与实际做到很好的结合。特别同意作者在书中强调的以顾客为起点的流程思维方式,抓住了企业经营的最核心要素。相信广大读者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后,能够对流程思维这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有新的认知,以推动企业的管理实践应用。
——吕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AI与营销研究中心主任
 
在传统的管理学课程体系中,我们一直十分注重战略思维与战略管理,战略思维是一种长远的、全局性的计划和任务,强调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掌控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是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调整,这是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关键要素。而本书作者则从流程管理出发,提出了流程思维的新概念。流程管理是一个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其不仅是一套管理工具,更是融合多种管理理念的一套思维模式。流程思维是理解商业逻辑和建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基础。
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商科学生的关于新的思维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启蒙读物,也是给正在从事管理活动的管理者们的能力提升教材。本书所阐述的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一定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会成为拓展阅读者的视野,提升其管理能力的有效工具。期待着本书成为商科学生的良师,成为管理者们的益友。
——聂永有: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


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想快速了解并精准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企业就必须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及客户服务等多个业务环节上,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客户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协同,建立起高效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运作体系以及线上与线下流程集成的服务体系。这就要求企业运营管理者必须具备流程思维,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并通过数字化手段支撑创新的运作流程与管理模式,进而更好地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执行。
《流程思维》一书系统构建了流程思维与流程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并辅以很多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基于流程思维的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与方法。这本书对于很多还没有步入企业,对企业的运营实践缺少经验的商科学生快速而系统地理解企业的商业运作逻辑,并掌握流程优化与创新的方法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秦良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内陆开放与数字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葛新红和王玉荣两位的著作《流程思维》,是她们多年企业管理咨询实践以及与西交利物浦大学产教融合实践基础上整理形成的最新成果。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流程管理理论提炼出背后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方法,以帮助商科学生和企业管理者培养岗位胜任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流程的本质是优化价值创造过程。流程思维是理解商业逻辑和建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基础;流程思维点出了所有商业的核心,即如何为客户和自己创造最优价值。商科教育的核心,是回归商业的本质,从价值创造这个最核心的问题出发。
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理解价值链的构成。在这个意义上,流程思维教育应该成为商科教育的基础课程。
——钟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