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与数智化人才培养工作坊圆满举办

 新闻动态     |      2021-05-27 14:04

导语:面对“数智化”的时代潮流,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不少的机遇与挑战,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引领教育变革、加强数智化人才培养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课题。正值西浦15周年校庆,15年来,先后部署的西浦1.0、2.0和3.0模式,一步一步踏着时代的脚步,将融合不断推向更高更远。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重塑着高等教育的未来,2021年5月,第六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以 “数智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未来” 为主题,举办多场系列活动,分享对未来教育、教育创新的见解与经验。2021年5月20日,为了更好地总结和交流产业数智化发展的最佳实践,分享产教融合和数智化人才的探索经验,西利企源与西浦产金融合学院、西浦和谐管理研究中心在第六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上,联合主办了 “产教融合创新与数智化人才培养工作坊” 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西浦产金融合学院产教协同专委会主任王德力先生、西浦和谐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鹏博士、AMT研究院院长兼西利企源CEO葛新红女士、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院长徐高峰先生、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院长助理王瑜苹女士、台州学院副教授郜志雄博士、梦工厂副总裁张天然先生作精彩演讲,并吸引到了众多的新工科、新商科和数字经济相关高校专业负责人、关注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管理者、产教融合业务负责人、在校硕博生和研究学者参与活动。



主题一:打造产教创新生态,推动数智化人才培养

刘鹏博士首先了从和谐管理学术生态价值讲起,介绍了和谐管理学术生态发展的战略-商业模式、和谐管理研究中心的业务架构,并介绍了为探索西浦 3.0 版本、探索促进大学融入社会开展实验而设立的西浦和谐创新生态研究院(大湾区)。

接着,刘鹏博士从 “数智生态时代人才培养的挑战” 这一问题出发,刘博士分享了西浦融合式教育的实践,包括三部分:工业企业定制化教育(IETE)、创业家学院、创新与创业家社区,并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工业企业定制化教育(IETE)。同时,刘博士指出,和谐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和学生的自身成长都能带来帮助,尤其在复杂问题解决、和谐心智塑造等方面。最后,刘博士介绍了席酉民教授提出的 “产业家” 概念,未来需要产业家, “新时代的人才需要有全局格局,对未来产业发展要有敏锐性和前瞻力。”



主题二:产业互联网与产业大学实践创新

葛新红女士首先从产业端需求出发,介绍了对产教融合的实践洞察:依托AMT企源20年咨询实践,形成了对产业领域的深刻洞察和专业积累;随着近几年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持续开展前沿研究、实践探索和生态建设,在为众多区县、行业龙头提供产业互联网转型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型提升,亟需人才培养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大量的具备产业思维、数字化创新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
以西浦产金融合学院为例,葛新红女士介绍了西利企源在产业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探索。产金融合学院是AMT企源与西浦一起探索培养未来行业精英的“融合式教育模式”,是国内第一所致力于产业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的学院,通过深度的产教研融合生态建设,与行业龙头企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联合培养“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人才。

西利企源为西浦产金融合学院设计了一系列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1)通过流程思维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思维,掌握认知企业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 2)通过结构化问题分析及解决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通过产业链供应链认知课程,了解各行业的价值链及运作模式,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找到职业兴趣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深入到各行业领先企业的实践学习,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产业实践。

西利企源定位“架起教育和产业之间的桥梁,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通过连接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导师,为产教融合提供强大的产业资源支撑,将产业最前沿的实践和创新探索引入新商科、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产业端的人才需求,也更好的帮助学生成就自我,从而打造产业和教育端紧密衔接的产业数字化人才供应链。



主题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及运营机制

王瑜苹女士首先介绍了无锡太湖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的成立背景,认为要依靠“政-行-校-企-协”的力量协同建设。通过设置院内专业群、流程化地制定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行业提供实训实践实习基地三大机制,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最终使参与协同建设的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协会多方受益。



主题四:基于知识管理的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王德力先生首先对当前产教融合现状进行了分析。他从数智化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说起:要求对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重构组织结构、商业化模型更新;智能决策,快速响应。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互联网公司发布的人才招聘要求为例,数据分析能力、洞察力、创新思维能力、结构化思考能力等成为普遍性要求。

再分析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我们发现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专业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的创新实践;缺乏结构性的体系设计,高校向内的培养方式,急需变革;校企合作缺少有效的利益耦合机制,形式大于实质;缺少有产业背景的师资队伍;当前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缺少有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平台。

在基于知识管理的产教融合实践部分,王德力先生首先分别介绍了高校和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教融合知识管理平台。产教融合知识管理系统无缝对接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可有效解决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知识应用鸿沟问题,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知识及时与院校实现共享;产教融合知识管理系统中汇聚了来自行业企业最新的业务流程、企业经营案例、经过脱敏的商务数据,系统同时可提供专业文献信息保障,推送领域前沿技术动态、行业企业资讯、行业创新实践等资讯,可满足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对资源的需求,为特色专业群建设提供资源支撑;产教融合知识管理系统中萃取了行业专家的业务实践方案,可为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支撑,同时行业专家可作为专业导师,参与到教学和行业研究过程中,可有效解决院校行业知识短缺的问题;产教融合知识管理系统可把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知识共享给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可对业务流程、技术参数、运营数据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系统可对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存储、共享、利用和创新,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企业实践、学术研究、教学育人之间的良性循环。



主题五:产教融合视角下的特色专业群体系建设

徐高峰先生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的运营实践为例,分享了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经验。他提出,在“以链建群,以群建院”的思想引导下,办学需突出区域性和对经济社会的服务理念。从建立校企共同体的实践中,总结出“校企合作要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学校的教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推进专业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接着,徐高峰先生从顶层设计、投入机制、无界化融合三个方面分享了产教融合成果,强调需要抓住重点,专注于“项目化课程”的开发。而在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中,他提出要以“数智”赋能,让高水平专业群“高”起来,向产业培养和输送一批高水平人才。



主题六: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

郜志雄博士从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的评价标准谈起,在丰富的案例分享中,提出了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课堂设计和实训设计中融合产业案例和行业经验教学的建议。除了教学能力的提高,郜志雄博士也强调了要以科研为动力,在专注的学习和思考、深入行业的调研过程中,不断打磨自身硬实力。



主题七: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品牌塑造与数智化人才培养

张天然先生就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品牌塑造与数智化人才培养” 主体分享了他专业的行业见解。他认为,企业不应该 “独自远航”,企业应将自己嵌入产业群体的建立和发展之中。接着,张天然先生基于现今数字化产业群体品牌发展模型,阐述了产业群体品牌对于数智化人才的要求,谈到了数据分析、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等新兴领域人才的市场需求。



最后,在互动研讨阶段,大家就“如何以产教融合创新推动数智化人才培养”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此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与数智化人才培养工作坊”活动邀请产业界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化了高校和企业在协同科研、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共同探寻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与数智化人才培养新路径,赋能区域经济数智化发展。